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疗法防治小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收藏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疗法防治小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Preventive effection of gene therapy with eNOS gene on the formation of thrombi of vascular anastomotic site

作     者:章有才 尹宗生 张胜权 王伟 

作者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合肥230022 安徽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合肥230032 

出 版 物:《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Anhui)

年 卷 期:2009年第44卷第3期

页      面:347-350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15[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0[医学] 

基  金:2007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编号:207049) 2007年度安徽省科技厅年度重点项目(编号:07020303070) 

主  题:基因疗法 血栓栓塞/预防和控制 

摘      要: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oxide synthase,eNOS)基因局部转基因表达对小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切断大鼠双侧股动脉,行原位端端吻合,并向吻合口血管腔内注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eNOS质粒与脂质体Lipofectin 2000的混合溶液(实验组)或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质粒与脂质体Lipofectin 2000的混合溶液(对照组),使之在腔内滞留30min。术后d5在两组中随机各取5只大鼠,切取以吻合口为中心,长1.5cm股动脉,将其分成3等份,每份0.5cm,分别行RT-PCR、Western blotting和组织化学法检测以了解eNOS表达情况。其余大鼠于术后14d处死,切取以吻合口为中心0.5cm长血管段行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试验组RT-PCR在591bp处出现明显条带;Western blotting检测试验组eNOS含量分别为0.517±0.140,明显高于对照组0.248±0.062.;组织化学法检测试验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7.6±0.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2.4±0.2)μmol/L。实验组吻合口血栓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脂质体介导的携带eNOS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可以在小血管吻合口中成功表达,并且能有效地防止小血管吻合口血栓的形成。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