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滇杨侧芽萌动时表达基因多样性的cDNA-AFLP分析 收藏

滇杨侧芽萌动时表达基因多样性的cDNA-AFLP分析

Diversity analysis of expressing genes at lateral buds sprouting stage of Populus yunnanensis by cDNA-AFLP markers

作     者:李里 江涛 吴海 周安佩 王滨蔚 刘东玉 何承忠 

作者机构:西南林业大学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 西南林业大学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 

出 版 物:《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13年第33卷第9期

页      面:32-37页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90701[农学-林木遗传育种] 0907[农学-林学] 07[理学] 08[工学] 0829[工学-林业工程] 09[农学] 071007[理学-遗传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60320)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基金项目(201104076)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培养基金项目(2012HB021) 

主  题:滇杨侧芽 萌动期 表达基因的多样性 转录组差异 cDNA—AFLP分析 

摘      要:为探讨滇杨分枝特性差异的分子机理,以采集于四川省和云南省的59个滇杨优树无性系3a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cDNA-AFLP技术,分析苗木侧芽萌动时表达基因的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筛选出的7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了577条带,其中差异性条带数为318条,差异性条带比率为55.1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97 8,Shannon信息指数为0.172 1,基因分化系数为0.016 7,居群间的基因流为29.42,表明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AMOVA分析显示,居群间的差异占2.13%,居群内差异占97.87%,且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差异极显著。表明滇杨侧芽萌动时基因表达较复杂,使进一步开展分枝相关基因的研究工作难度较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亚分枝单元或最小分枝单元,无性系能够以分枝性状相聚,说明应用cDNA-AFLP技术进行滇杨分枝性状相关基因的定位、分离及鉴定是可行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