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海草床育幼功能及其机理 收藏

海草床育幼功能及其机理

Nursery function of seagrass beds and its mechanisms

作     者:刘松林 江志坚 吴云超 张景平 黄小平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出 版 物:《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5年第35卷第24期

页      面:7931-794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8[农学-水产] 09[农学]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5CB4529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6108,41406128)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13040013155) 国家海洋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门项目(201305030)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SQ201307,SQ201219) 

主  题:海草床 生物幼体 育幼功能 机理 

摘      要:海草床是近岸海域中生产力极高的生态系统,是许多海洋水生动物的重要育幼场所。从生物幼体的密度、生长率、存活率和生境迁移4个方面阐述海草床育幼功能,并从食源和捕食压力两个方面探讨海草床育幼功能机理。许多生物幼体在海草床都呈现出较高的密度、生长率和存活率,并且在个体发育到一定阶段从海草床向成体栖息环境迁移。丰富的食物来源或较低的捕食压力可能是海草床具有育幼功能的主要原因,但不同的生物幼体对海草床的利用有差异,海草床育幼功能的机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存在差异。提出未来海草床育幼功能的重点研究方向:(1)量化海草床对成体栖息环境贡献量;(2)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海草床育幼功能的影响;(3)海草床育幼功能对海草床斑块效应和边缘效应的响应,以期为促进我国海草床育幼研究和海草床生态系统保护提供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