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胡蜂毒素导致过敏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收藏

胡蜂毒素导致过敏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Wasp venom allergens and mechanism of wasp venom allergy

作     者:安输 赖仞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出 版 物:《科学通报》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年 卷 期:2012年第57卷第32期

页      面:3031-303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701 31000962 31025025)资助 

主  题:胡蜂 毒素 过敏原 过敏反应机制 

摘      要:膜翅目昆虫毒素富含数种致过敏物质,如抗原-5蛋白、磷脂酶A、透明质酸酶和蛋白酶等,其叮咬是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的三大诱因之一(其他两类诱因为食物和药物),并且膜翅目昆虫叮咬引起的过敏反应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还在缓慢增加.叮咬后的常见症状有局部红肿和灼痛,严重的可表现为过敏性休克、急性肾衰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目前对这类过敏反应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毒素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疗法是治疗这类过敏反应的最有效手段.对这类过敏原的研究可为膜翅目昆虫叮咬引起过敏反应的诊治提供理论和物质基础.作为膜翅目昆虫的胡蜂,其个体较大、毒素量丰富,本文将结合本实验室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对胡蜂毒素过敏原的组成成分及其引发过敏反应的作用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