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苯酚对红鳍东方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对肝脏抗氧化酶的影响 收藏

苯酚对红鳍东方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对肝脏抗氧化酶的影响

Effects of Phenol on Hepatic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Acute Toxicity in Juvenile Takifugu rubripes

作     者:石洪玥 姜志强 高小强 宫雪 吴洪 李艳秋 

作者机构: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3 

出 版 物:《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12年第34卷第6期

页      面:682-687,704页

学科分类:0906[农学-兽医学] 09[农学] 

基  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LR201010) 国家海洋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418025) 

主  题:苯酚 红鳍东方鲀 急性试验 亚急性试验 抗氧化酶 

摘      要: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苯酚对红鳍东方(Takifugu rubripes)幼鱼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试验鱼体质量为(7.50±1.09)g,全长(7.92±1.38)cm。根据预试验结果,急性试验设定苯酚质量浓度梯度为0,3.2,6.5,10.0,13.2,16.5,20.0 mg/L,每组试验浓度分别暴露24,48,96 h。亚急性试验设定质量浓度梯度为0,0.18,0.32,0.56,1.00,1.35 mg/L,每组试验浓度分别暴露4,8,12,16 d,以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为指标,研究了苯酚污染对红鳍东方幼鱼的毒理作用。结果表明:在急性试验中,苯酚质量浓度的升高会对红鳍东方幼鱼产生较大毒性,暴露24,48,96 h的LC50分别为17.56,15.41,12.09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21 mg/L。亚急性试验,不同苯酚浓度处理组的红鳍东方幼鱼在暴露16 d时,肝组织中SOD和GST的活性均表现出被显著抑制(P0.05)。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GSH-PX的活性均表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活力最高值由高浓度组逐渐移向低浓度组;与对照组(0 mg/L)相比,各组总SOD活性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除0.18 mg/L浓度组外,其他浓度组在暴露16 d时,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各浓度组的GST活性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基本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