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矿工工作倦怠的形成机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收藏

矿工工作倦怠的形成机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iners' Job Burnout:the mediation action of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style

作     者:李乃文 牛莉霞 LI Nai-wen;NIU Li-xia

作者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出 版 物:《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Mathematics in Practice and Theory)

年 卷 期:2013年第43卷第12期

页      面:18-28页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0203[教育学-应用心理学] 04[教育学] 

基  金:辽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项目(2012921062)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WR201010) 

主  题:工作倦怠 结构方程模型 矿工 中介变量 

摘      要:构建矿工工作压力源、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工作倦怠的结构模型,为矿工倦怠干预提供依据.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井工煤矿一线矿工1229名,用自编矿工工作倦怠、工作压力源问卷及成型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组织管理和角色压力均正向影响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工作特征仅正向影响生理疲乏;社会支持是工作压力源到工作倦怠的中介变量,主要表现在角色压力到疏离工作路径,客观支持中介效应较强;消极应对是工作压力源到工作倦怠的部分中介变量,其中介效应较社会支持大很多;工作压力源通过影响社会支持再影响应对方式进而正向影响工作倦怠;积极应对负向影响疏离工作.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