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上海200092 同济大学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南宁530011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4 上海铁路局苏州站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江苏苏州215031
出 版 物:《工业建筑》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年 卷 期:2012年第42卷第4期
页 面:65-6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304[工学-建筑技术科学] 0805[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0502[工学-材料学] 0813[工学-建筑学]
基 金:国家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研究项目 上海市科委科技支撑计划(092312011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8328) 上海市科委《现代预应力成套技术》(0907H194200)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90072110051) 铁道部重点课题(2010G009-K) 科技部创新项目(10C26213100691) 上海市科技启明星项目(11QB1405500)
摘 要:对某预应力梁在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作用下的真实反应进行测试并分析实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有一定的起伏出现,混凝土应变与以往收缩徐变资料是一致的,按201 d的混凝土应变总量来看,前100多天内混凝土应变值占到的比例接近75%。通过与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ACI 209R-1992、中国建科院(1986)三个预测模型的对比,实测值前期接近于ACI 209R-1992模型,后期变化接近JTG D62—2004规范模型,实测修正值预测模型与两规范模型吻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