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驾驶舱眩光仿真分析与实车评价 收藏

驾驶舱眩光仿真分析与实车评价

Glar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a Cockpit Based on Visual Simulation

作     者:贺岩松 陈奎 潘罗 刘冲 HE Yan-song;CHEN Kui;PAN Luo;LIU Chong

作者机构: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0 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重庆400030 长安欧尚汽车研究院重庆400020 

出 版 物:《中国公路学报》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年 卷 期:2019年第32卷第8期

页      面:183-19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2304[工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08[工学] 080204[工学-车辆工程] 0802[工学-机械工程] 0823[工学-交通运输工程]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06112016CDJXZ338825) 

主  题:汽车工程 驾驶舱 视觉仿真 光线跟踪 主观评价 眩光分析 人机界面 人因工程 

摘      要:良好的汽车驾驶舱视觉舒适性能够保障驾乘人员的行车安全,提高道路交通的稳定性,因此汽车驾驶舱的人机工程布置和内饰设计需要考虑减少驾驶舱眩光的产生。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ATIA/SPEOS的汽车驾驶室眩光评估方法。利用光线追踪法分析产生光反射部件之间的几何位置关系,在考虑材质属性、外界环境、真实光学效果和阳光照射方向的前提下,利用视觉仿真精确映射汽车驾驶舱的眩光位置。以某型SUV驾驶舱为例,通过光线跟踪分析发现,组合仪表不会有光线的直接照射产生眩光,中控大屏幕会有通过天窗和右边侧窗玻璃的光线直接照射产生眩光;通过视觉仿真分析发现,组合仪表由于光线折反射导致轻微眩光,中控大屏幕眩光面积较大;前挡风玻璃区域在中午和下午眩光较为严重,左边外后视镜区域在下午有空调镀铬装饰和风口造型的成像;中控大屏幕贴合AR防眩光膜优化后,分析结果表明,整块屏幕视觉效果趋于一致,视觉功效有显著提高。通过制定驾驶舱炫目主观评价流程并进行主观评价分析,得出驾驶舱眩光主观评价分析结果与仿真方法评估结果一致,表明该评估方法在新车研发和车型改款试制前期对驾驶室眩光分析和优化具有可行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