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南京210044 滁州学院安徽地理信息集成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安徽滁州239000 安徽省地理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工程实验室安徽滁州239000
出 版 物:《测绘科学》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 卷 期:2019年第44卷第9期
页 面:47-5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603[工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081802[工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7[理学] 08[工学] 070503[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705[理学-地理学] 0816[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445,41271410,41071253)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08085QD77) 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5A171)
摘 要:针对现有缓冲区分析常重影响范围轻影响力值、重静态缓冲轻动态缓冲、重缓冲半径轻约束条件,缺乏顾及多方要素的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的问题,该文基于分析对象、距离属性及约束条件3个基本要素构建了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设计了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的实现方法,并从河面宽度、哨岗监控以及噪音扩散不同应用视角验证了综合模型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可有效综合多种缓冲要素的复合作用,适用于多样化的缓冲区分析应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