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探讨七点末梢血糖谱对1型糖尿病夜间低血糖... 收藏

基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探讨七点末梢血糖谱对1型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评估价值

Value of daily capillary blood glucose profiles in assessing nocturnal hypoglycemia of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based on continuous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作     者:李想 陆婧 凌清 乔程程 朱大龙 毕艳 Li Xiang;Lu Jing;Ling Qing;Qiao Chengcheng;Zhu Dalong;Bi Yan

作者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南京210018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210000 

出 版 物:《中华糖尿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ABETES MELLITUS)

年 卷 期:2019年第11卷第8期

页      面:530-53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子课题(2017YFC1309605) 十三五南京市卫生青年人才培养工程(QRX17123) 江苏省卫生计生委指导性课题(Z201610) 

主  题:糖尿病,1型 夜间低血糖 动态血糖监测 末梢血糖监测 

摘      要: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估1型糖尿病(T1DM)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七点末梢血糖谱对T1DM患者夜间低血糖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5月至2018年8月在南京鼓楼医院住院的T1DM患者137例,在患者治疗方案基本稳定后给予CGM,同步监测三餐前后及睡前的末梢血糖,观察低血糖的发生特点。再根据CGM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分为无低血糖组和夜间低血糖组,比较两组的一般特征、实验室指标及CGM参数变化。为进一步确立末梢血糖与夜间低血糖发生相关的最佳切点值,对空腹、晚餐后、睡前血糖及评估模型BGn进行了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夜间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在接受CGMS监测的137例T1DM患者中,共发生低血糖事件179次,其中发生夜间低血糖患者31例,共50次(27.9%);(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平均血糖(MBG)与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呈独立负相关(OR=0.784、0.021、0.751,P0.05),血糖水平标准差(SD)、低血糖指数(LBGI)呈独立正相关(OR=1.641、3.004,P0.05);(3)七点末梢血糖谱中的空腹、晚餐后及睡前血糖与夜间发生低血糖呈独立负相关(OR=0.257、0.685、0.708,P0.05),应用ROC分析相应切点值,空腹血糖(FPG)为5.8mmol/L(特异度90%,敏感度80%,AUC0.91)、晚餐后血糖为8.2mmol/L(特异度76%,敏感度57%,AUC0.72)、睡前血糖为6.7mmol/L(特异度90%,敏感度64%,AUC0.80);(4)基于七点末梢血糖谱中的基础血糖变异度,建立夜间低血糖的评测模型BGn=睡前血糖×(1-SDSM/MBGSM),BGn为5.2mmol/L时,特异度达93%,AUC为0.81。结论T1DM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高,应设定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FPG5.8mmol/L、睡前血糖6.7mmol/L或BGn模型5.2mmol/L均提示夜间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增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