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古代对不作为官员的治理和惩戒——“无功即有过” 收藏

古代对不作为官员的治理和惩戒——“无功即有过”

作     者:陈忠海 

作者机构:不详 

出 版 物:《政工学刊》 

年 卷 期:2019年第9期

页      面:88-89页

学科分类:0301[法学-法学] 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30102[法学-法律史] 

主  题:唐玄宗 明太祖 朱元璋 

摘      要:中国古代法家思想代表人物韩非认为 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这一思想影响深远。封建时代的统治者特别注重吏治,在防范官员乱作为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官员不作为现象,按照 无功即有过 的原则对那些不作为的官员进行治理和惩戒。秦朝: 废令 者流放在上古时期的吏治思想中,不作为是渎职罪中重要的类型,《尚书大传》有“百姓不亲,五品不训,则责司徒“沟渎拥遏,水为民害,田广不垦,则责之司空’’的话,《韩诗外传》也说“山陵崩陁,川谷不通,五谷不殖,草木不茂,则责之司空,这些话的意思,都是讲社会没有治理好、经济没有得到发展,就要对相应的主管官员进行问责.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