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应对方式在大学生童年创伤与攻击行为关系中的作用机制 收藏

应对方式在大学生童年创伤与攻击行为关系中的作用机制

The Mechanism of Coping Sty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hood Trauma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作     者:杨玲 郭瑾瑾 曹华 杜琴琴 YANG Ling;GUO Jinjin;CAO Hua;DU Qinqin

作者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物质成瘾与康复研究所甘肃省行为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出 版 物:《心理技术与应用》 (Psychology(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年 卷 期:2019年第7卷第10期

页      面:614-619,628页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0203[教育学-应用心理学] 04[教育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60276) 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YB034)资助 

主  题:童年创伤 攻击行为 消极应对方式 Bootstrap法 

摘      要:探讨大学生童年心理虐待与忽视、应对方式和攻击行为的关系。采用童年忽视与虐待量表、应对方式问卷、攻击问卷对43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虐待阳性率为43.61%,忽视阳性率为55.45%;和常模相比,大学生积极应对得分要显著高于常模,消极应对得分要显著低于常模;相关性分析表明童年心理虐待和忽视与攻击性行为各维度为显著的正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为显著的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为显著的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攻击性行为各维度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积极应对方式只与言语攻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其他维度的相关均不显著;中介检验发现消极应对方式在童年创伤与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表明大学生攻击行为的预防和干预一方面可以从早期的心理虐待和忽视入手,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应对方式入手,特别是消极应对方式。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