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规模经营主体综合技术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以江苏省水稻生产为... 收藏

规模经营主体综合技术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以江苏省水稻生产为例

Differences in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Scal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A Case Study of Rice Produc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作     者:高珊 徐元明 金高峰 曹明霞 GAO Shan;XU Yuan-ming;JIN Gao-feng;CAO Ming-xia

作者机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出 版 物:《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年 卷 期:2019年第28卷第10期

页      面:2376-238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规模经营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机制研究”(41501188) 

主  题:规模经营 主体差异 综合技术效率 DEA-Tobit模型 水稻 

摘      要:推动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的粮食规模经营是实现中国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基于江苏省水稻规模经营主体调查数据,运用计量分析及DEA-Tobit模型,从主体差异、要素配置、管理营销等方面,实证检验规模经营综合技术效率的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现阶段水稻规模经营的综合技术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分解后的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有待提升。规模经营带来了水稻投入成本、总收益及劳动生产率的同步上升,区域差异明显。规模差异比属性差异对综合技术效率及其分解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家庭农场、合作社与企业对综合生产效率的影响依次上升。开展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适度规模经营较为适宜。提高产品价格更能促进各类主体综合技术效率的提升。要素配置及管理经营能力对综合技术效率及其分解效率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正效应。提高劳动力生产经验及稳定土地流转更有利于综合技术效率的改善。完善价格市场、政府引导技术推广和加大土地连片整治对各种效率的提高也起到积极作用。大力培育各类规模经营主体有助于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建立。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