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MSCT不同组合后处理技术对腹内疝诊断的应用价值 收藏

MSCT不同组合后处理技术对腹内疝诊断的应用价值

Application Value of Different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of MSCT in Diagnosis of Intra-abdominal Hernia

作     者:李孟静 霍英杰 宫凤玲 张惠英 徐慧慧 王星稳 马春梅 LI Mengjing;HUO Yingjie;GONG Fengling;ZHANG Huiying;XV Huihui;WANG Xingwen;MA Chunmei

作者机构: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CT室河北唐山06300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MRI河北廊坊065000 

出 版 物:《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年 卷 期:2019年第28卷第5期

页      面:609-615页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100207[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6[医学-放射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主  题:多层螺旋CT 不同后处理技术 腹内疝 

摘      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不同组合后处理技术在腹内疝(IA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证实的63例行腹部增强扫描IAH患者,其中22例为腹内疝伴绞窄性肠梗阻,41例为腹内疝伴非绞窄性肠梗阻,将不同后处理技术进行组合: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组;MPR+曲面重组(CPR)组,根据咖啡豆征/假肿瘤征、鸟嘴征、肠系膜漩涡征/缆绳征、同心圆征等征象,对IAH的定位、定性作出判断,分析结果。结果:十二指肠旁疝3例、Winslow孔疝1例、盲肠周围疝2例、肠粘连束带型腹内疝57例,MPR+MIP组准确率(80.95%),MPR+CPR组准确率(76.19%),两组在IAH类型诊断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显示漩涡征/缆绳征及同心圆征结果中,MPR+MIP组(58.73%和26.98%)均高于MPR+CPR组(49.21%和12.70%),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MPR+MIP组合后处理技术能很好地对IAH作出诊断,因而可在IAH影像诊断中加以推广。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