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出 版 物:《数学教育学报》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年 卷 期:2015年第24卷第4期
页 面:76-81页
学科分类: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040102[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
基 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课例研究(DHA 110240)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提升项目(NWNU-LKQN-12-26) 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建设阶段性成果
摘 要:选取20世纪以来国内外34个版本的中学数学教材,利用内容分析法探究教材中解释“负负得正法则的方式、角度及目的.研究发现,各版本教材中的解释可以分为“运用现实模型、“运用相反数的性质、“隐性运用分配律、“显性运用分配律、“运用减法运算、“运用变换等6种方式,6种方式分别从现实生活与数学两个角度展开,6种方式的解释都是基于教学的而不是基于科学的,保持运算律是从数学角度解释法则合理性的主要依据.不同版本教材解释法则的目的各有侧重.最后得到的教材编写及教学建议如下:数学教材及教学要说理,要沟通“负负得正法则与现实及学生已有认知的联系,要设置“解释方式应用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