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多采样点的南京市PM2.5中的水溶性砷分析 收藏

基于多采样点的南京市PM2.5中的水溶性砷分析

Analysis of water extractable arsenic species in PM2.5 in Nanjing based on multiple sampling sites

作     者:刘欣 杨孟 李凤英 陈敏东 郑军 黎飞虎 金杰 吴丹 LIU Xin;YANG Meng;LI Fengying;CHEN Mindong;ZHENG Jun;LI Feihu;JIN Jie;WU Dan

作者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出 版 物:《环境科学学报》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年 卷 期:2019年第39卷第11期

页      面:3668-367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2803[工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7[理学]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070602[理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0804[工学-仪器科学与技术]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BK201509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501197) 

主  题:PM2.5 水溶性砷 空间分布 时间变化 

摘      要:对南京市的18个采样点进行PM2.5样品采集,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以及液相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分别对样品中的总砷和4种水溶性砷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研究PM2.5中砷的形态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京市PM2.5中的砷以无机砷为主,有机砷为辅.无机砷以三价砷(As(III))为主,五价砷(As(V))为辅,As(III)/As(V)的平均值为0.39±0.03.有机砷以二甲基胂酸(DMAs(V))为主,所有样品均未检出甲基胂酸(MMAs(V)).总砷(AsT)、As(III)、As(V)和DMAs(V)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6.90、0.99、3.20和0.03 ng·m^-***2.5中的砷浓度具有明显季节变化:总砷和As(V)最大浓度出现在冬季,As(III)最大浓度出现在夏季,DMAs(V)只在夏季出现.T检验表明:As(III)、总砷和DMAs(V)年平均浓度在城区和郊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空间变异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DMAs(V)的空间变化最大,其空间变异系数为0.6.总砷和3种水溶性砷年平均浓度由大到小排列为:农村郊区城区.道路采样点和城市背景点的总砷年平均浓度比为0.92,说明城区交通源对PM2.5中砷污染的贡献不明显.As(III)和As(V)的主要排放源可能为燃煤电厂和钢铁冶炼厂,而DMAs(V)可能主要来源于生物挥发产物的二次生成.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