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青藏高原新生代埃达克质岩的厘定及其意义 收藏

青藏高原新生代埃达克质岩的厘定及其意义

IDENTIFICATION OF THE CENOZOIC ADAKITIC ROCK ASSOCIATION FROM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

作     者:赖绍聪 

作者机构: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 版 物:《地学前缘》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年 卷 期:2003年第10卷第4期

页      面:407-41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2[理学-地球化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0901[理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72029 40272042) 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 大利亚GEMOC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资助 

主  题:埃达克质岩 常量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 

摘      要:常量、微量及Sr-Nd-Pb同位素研究表明,青藏高原藏北石水河—浩波湖—多格错仁北部分布的一套新近纪(9.4~26.9 Ma)安山质-英安质-流纹质火山岩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ω(SiO_2)58%,ω(Sr)350×10^(-6),低Y和Yb,高La/Yb比,无铕异常。岩石N(^(87)Sr)/N(^(86)Sr)=0.706 365~0.708 156,N(^(208)Pb)/N(^(204)Pb)=38.955~39.052,N(^(207)Pb)/N(^(204)Pb)=15.651~15.672,N(^(206)Pb)/N(^(204)Pb)=18.679~18.839,N(^(143)Nd)/N(^(144)Nd)=0.512 411~0.512 535,ε(Nd)=—2.01~—4.43,充分表明它们为一套典型的壳源中酸性火山岩系,源自高原加厚陆壳下部的一个榴辉岩质源区的部分熔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