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Am在两种不同地下水中的种态分布及溶解度分析 收藏

Am在两种不同地下水中的种态分布及溶解度分析

Prediction of the Species and Solubility of Am in Two Different Groundwaters

作     者:蒋美玲 王祥云 刘春立 王东文 刘福强 张灏 JIANG Mei-ling;WANG Xiang-yun;LIU Chun-li;WANG Dong-wen;LIU Fu-qiang;ZHANG Hao

作者机构: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绵阳621900 

出 版 物:《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Journal of Nuclear and Radiochemistry)

年 卷 期:2014年第36卷第5期

页      面:263-271页

学科分类:081704[工学-应用化学] 07[理学] 08[工学] 0817[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0703[理学-化学] 070301[理学-无机化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075006 91026010) 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治理科研专项(科工计840号 851号) 

主  题:CHEMSPEC Am 种态分布 溶解度 

摘      要:利用自主编写的地球化学计算软件CHEMSPEC分析了 Am在北山地下水和我国西南某地下水中的种态分布,并计算了 Am在这两种地下水中的溶解度,考察了 pH、Eh、不同离子以及硅的存在等对种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Am在这两种地下水中均以正三价存在,随 pH 值的不同 Am的种态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偏酸性条件下,主要以 AmSO+4、Am(SO4)-2及 Am3+的形式存在,在中性至弱碱性条件下,以 AmCO+3的形式存在,强碱性条件下,则基本转化为 Am(OH)3;当北山地下水中有 Si 存在时,在 pH=6.5-9.7范围内, Am的主要种态为 AmSiO(OH)2+3;不同离子的浓度变化对 Am的种态分布会产生一定影响,其影响顺序为HCO-3〉F-〉SO2-4〉Cl-。pH 和 HCO-3对 Am溶解度的影响较大,随着地下水 pH 的升高,Am的溶解度逐渐减小。Am在两种地下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2.01×10-7 mol/L(北山地下水 pH=7.56、Eh=164 mV)、1.60×10-7 mol/L(西南地下水 pH=7.50、Eh=0 mV)。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