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 收藏

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

Trapping Effects of 12 Aggregation Pheromones on Rubber Bark Beetles

作     者:陈青 梁晓 伍春玲 陈谦 张哲 CHEN Qing;LIANG Xiao;WU Chunling;CHEN Qian;ZHANG Zhe

作者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出 版 物:《热带作物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Crops)

年 卷 期:2019年第40卷第12期

页      面:2432-243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4[农学-植物保护] 090402[农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基  金: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新型节本增效轻简化橡胶钻蛀性鞘翅目害虫诱捕器研发与应用”(No.ZDYF2018037) 农业农村部“南峰专项二期”“南海典型岛礁植物虫害调查与评估”(No.NFZX2018) 

主  题:聚集信息素 橡胶小蠹虫 诱捕效果 

摘      要:本研究旨在明确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采用常规田间害虫调查结合统计学分析的方法,比较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在田间诱捕器不同间距、不同悬挂高度存在显著差异,间距20、35和50 m的诱捕效果均显著高于间距65和80 m,悬挂高度2.0、2.5m的诱捕效果均显著高于1.5、3.0和3.5m,其中(S)-(-)-小蠹烯醇、(S)-(+)-小蠹二烯醇、(4S)-顺式-马鞭草烯醇诱捕效果最好,间距20、35和50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56.89、59.06和56.42头,54.69、57.38和53.89头,51.27、54.81和50.36头,悬挂高度2.0和2.5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57.89和59.06头、53.77和57.38头、50.63和54.81头;对粒材小蠹(Xyleborusperforans)和循胸材小蠹(Xyleborusaquilus)的诱捕数量分别为诱捕害虫总数的48.28%和41.12%、47.89%和41.08%、47.69%和41.05%,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28.51和23.69头,27.48和23.00头,26.14和21.95头。α-蒎烯和二甲基小蠹诱对橡胶小蠹虫也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间距20、35和50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19.24、22.16、18.12头和18.42、20.96、18.12头;悬挂高度2.0和2.5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18.23和22.16头、16.32和20.96头;对粒材小蠹和循胸材小蠹的诱捕数量分别为诱捕害虫总数的47.26%和40.02%、47.12%和40.02%,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10.47和8.87头,9.88和8.39头。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12种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呈现先逐渐增加,至30 d时达到高峰,而后又逐渐下降,至60 d后显著下降。(S)-(-)-小蠹烯醇、(S)-(+)-小蠹二烯醇、(4S)-顺式-马鞭草烯醇对橡胶小蠹虫诱捕效果最好,α-蒎烯、二甲基小蠹诱对橡胶小蠹虫也具有良好的诱捕效果,上述5种聚集信息素诱捕橡胶小蠹虫的适宜田间间距为35~50 m,适宜悬挂高度为2.0~2.5 m,有效期为60 d。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