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郑州市两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环境条件和中尺度特征对比 收藏

郑州市两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环境条件和中尺度特征对比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mesoscale features of two short-time heavy rainfall events in Zhengzhou

作     者:牛淑贞 张一平 梁俊平 袁小超 NIU Shuzhen;ZHANG Yiping;LIANG Junping;YUAN Xiaochao

作者机构: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郑州450003 河南省气象台郑州450003 

出 版 物:《暴雨灾害》 (Torrential Rain and Disasters)

年 卷 期:2016年第35卷第2期

页      面:138-147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CMAGJ2015M36) 河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项目(Z201401) 河南省强对流预报创新团队 

主  题:短时强降水 超级单体 边界辐合线 列车效应 

摘      要:为了探求不同天气影响系统和垂直风切变下中小尺度系统造成的城市短时强降水过程的预报预警特征,以2007年8月2日和2008年7月11日发生在郑州市的两次短时强降水过程为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河南省区域自动站、雷达探测资料等,对其大尺度环境条件和中尺度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露点锋为触发机制的强降水超级单体和以锋区造成边界层辐合线为触发机制的混合性降水回波,虽然其雷达回波表现形式不同,但在地面中小尺度系统的作用下,都产生了1~2 h雨量达100 mm·h-1左右的短时强降水;地面辐合中心和高温高湿中心为短时强降水提供了动力抬升、热力不稳定能量和水汽条件;不同的0—6 km和0—2 km高度垂直风切变导致不同的对流回波形式,产生相同强度的短时强降水;短时强降水的降水效率不仅与云中降水粒子的大小有关,还与其数密度有关,即降水强度既与降水回波强度有关,也与其降水云中的滴谱分布有关;两次短时强降水过程分属于强对流型和热带降水型。结合地面加密站观测资料中小尺度分析与雷达探测产品分析,可对此类短时强降水发生提前预警。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