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锈钢电化学诱导表面退火的机理研究和处理工艺优化原则 收藏

不锈钢电化学诱导表面退火的机理研究和处理工艺优化原则

Mechanistic study and optimization principles of electrochemically induced surface annealing of stainless steel

作     者:李志林 吴宗璠 田浩然 王峰 LI ZhiLin;WU ZongFan;TIAN HaoRan;WANG Feng

作者机构: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电化学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出 版 物:《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 卷 期:2015年第42卷第3期

页      面:45-5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0503[工学-材料加工工程] 08[工学] 0805[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02[工学-机械工程] 080201[工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基  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0100006) 

主  题:不锈钢 电化学 退火 相变 耐腐蚀性 

摘      要:采用XRD、循环伏安和硬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锈钢中的电化学诱导表面退火(EISA)的机理及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阴极过程中的H+离子还原、H原子向钢内部的扩散和积聚,阳极过程中H原子重新氧化是EISA相变的决定性过程。-1.44 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的阴极电位可致H+离子还原,足以导致EISA相变。当阳极电位高于0.3 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时会形成过厚的钝化膜,阻止H原子的扩散,从而抑制EISA相变。长阴极/短阳极的处理方式可以提高EISA处理效率。只有在电脉冲处理过程中防止溶液中Fe2+/Fe3+反应发生才会发生EISA相变。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