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出 版 物:《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 卷 期:2020年第36卷第1期
页 面:51-5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18KJB360011) 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发展项目(YB201997)
摘 要:目的以栀子不同炮制品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炮制品栀子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小鼠模型,并采用栀子不同炮制品水提物干预;给药结束后,采用行为学评价其抗抑郁作用的差异,并探讨其分子学机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炒、焦、生栀子组小鼠糖水消耗显著升高(P0.01);炒、焦栀子明显降低悬尾试验(P0.05)和强迫游泳试验(P0.05~0.01)的不动时间,生栀子对以上2者无显著改善;小鼠海马组织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P0.01)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P0.01)的表达在造模后显著上升,炮制后栀子(炒、焦)抗炎作用优于生栀子。其中炒栀子抗炎作用最优,IL-β、TNF-α和GFAP均能被炒栀子显著下调(P0.01)。结论栀子不同炮制品抗抑郁作用存在差异,其抗抑郁作用差异与其调节小鼠海马组织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等以及GFAP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