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松材线虫扩散型四龄幼虫向成虫转型发育阶段研究 收藏

松材线虫扩散型四龄幼虫向成虫转型发育阶段研究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from dispersal-stage larvae 4 to adult

作     者:张伟 理永霞 刘振凯 高梦鸽 孟繁丽 张星耀 ZHANG Wei

作者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91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37 

出 版 物:《中国森林病虫》 (Forest Pest and Disease)

年 卷 期:2020年第39卷第1期

页      面:1-6页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4[农学-植物保护] 

基  金:中国林科院林业新技术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CAFYBB2018SY037) 

主  题:松材线虫 扩散型四龄幼虫 成虫 转型 松树 

摘      要: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扩散型四龄幼虫(DL4)转型的形态结构变化过程以及油红染色后脂肪的特征变化,分析了不同植物对于转型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由扩散型四龄幼虫向成虫转型分为5个阶段,定义为DL4,转型前期(TP),转型中期(TM),转型后期(TA)和转型末期(TT)。DL4阶段,头部钝圆,无溢缩,尾部较尖,无性别特征;TP阶段,线虫呈现竖直状态,可见头部蜕皮,出现口溢缩,尾部膨大;TM阶段,蜕皮明显,线虫开始弯曲,出现不显著的性别特征;TA阶段,进一步完成蜕皮,成虫状态表现明显,雌虫出现阴门盖,雄虫出现交合刺;TT阶段完成蜕皮。DL4时期脂肪含量最高,占据线虫全部身体;而转型前期则脂肪含量迅速下降,仅有头、尾和体表内侧较高;转型中期、后期和末期脂肪含量较少,脂肪颗粒化明显。松科植物红豆杉Taxus chinensis、圆柏Sabina chinens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雪松Cedrus atlantic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促进转型效果明显,以黑松和马尾松木块刺激下松材线虫转型效率最高,而非松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无转型促进效果。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