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安宫牛黄丸的UPLC特征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 收藏

安宫牛黄丸的UPLC特征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

UPLC characteristic fingerprint and chemical pattern recognition of Angong Niuhuang Pills

作     者:柴玉爽 曾瑚瑚 何源峰 尚晓 万婷 尹震 范春林 叶文才 CHAI Yu-shuang;ZENG Hu-hu;HE Yuan-feng;SHANG Xiao;WAN Ting;YIN Zhen;FAN Chun-lin;YE Wen-cai

作者机构: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530 暨南大学广东省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创新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32 

出 版 物:《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年 卷 期:2020年第45卷第3期

页      面:565-57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10010119 201704030047) 

主  题:安宫牛黄丸 UPLC 特征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摘      要:建立中一牌安宫牛黄丸的超高效液相(U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对其质量进行评价。采用UPLC,色谱柱为Poroshell 120 EC-C18(2.1 mm×100 mm,2.7μm),以甲醇-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4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结合SIMCA13.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24批安宫牛黄丸样品进行分析,确定了25个共有峰。经对照品和液质联用技术对其中的17个色谱峰进行结构确认,结果显示24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80,样品可以聚为3类,黄芩苷、小檗碱、药根碱、汉黄芩素和汉黄芩苷是造成不同批次样品间差异的标志性成分。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性高、重现性好,可为中一牌安宫牛黄丸的质量标准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