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认知功能障碍与听觉P300关系的探讨 收藏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认知功能障碍与听觉P300关系的探讨

Study of P300 on 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ement

作     者:时红 毛春燕 魏光如 高旭光 

作者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00044 

出 版 物:《北京医学》 (Beijing Medical Journal)

年 卷 期:2007年第29卷第9期

页      面:517-519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3[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100205[医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10[医学] 

主  题:听觉P300测试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 非痴呆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认知功能障碍 

摘      要:目的探讨P300靶刺激中的P3波用于评估皮质下缺血性血管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价值。方法测试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痴呆(SIVD)组43例、非痴呆的认知功能障碍(VCND)组34例与认知正常组38例P3波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结果在Cz和Pz区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IVD组的潜伏期[(400.43±3.57)ms、(309.76±3.96)ms]明显延长(P﹤0.05),波幅[(4.23±0.34)μV、(5.87±1.54)μV]明显降低(P﹤0.05)。在Cz和Pz区域,VCND组的潜伏期[(400.26±5.55)ms、(396.12±5.23)ms]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延长(P﹤0.05);而波幅[(18.22±0.29)μV、(8.85±0.2)μV]较正常对照组在Cz区域明显降低(P﹤0.05),但在Pz区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3波可作为诊断SIVD的重要客观指标;P3波潜伏期作为皮质下缺血性VCND的辅助诊断指标可能更为敏感。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