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感染细胞内问号钩端螺旋体吞噬泡形成及其与溶酶体的融合 收藏

感染细胞内问号钩端螺旋体吞噬泡形成及其与溶酶体的融合

Formation of the Leptospira-contained phagosome and fusion of the phagosome and lysosome in Leptospira interrogans infected cells

作     者:刘云英 罗冬娇 郑伟 李立伟 严杰 LIU Yun-ying;LUO Dong-jiao;ZHENG Wei;LI Li-wei;YAN Jie

作者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杭州310058 杭州师范学院基础医学部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出 版 物:《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年 卷 期:2007年第27卷第9期

页      面:792-79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705[医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3[医学-病原生物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072) 

主  题:问号钩端螺旋体 J774A.1细胞/Cos-7细胞 吞噬泡/溶酶体 融合 超微结构改变 

摘      要:目的了解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感染宿主细胞后吞噬泡形成、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及感染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方法用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株感染小鼠单核巨噬样细胞J774A.1和猴肾成纤维细胞Cos-7。采用透射电镜观察J774A.1细胞和Cos-7细胞胞内钩体吞噬泡的形成及感染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免疫双荧光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含钩体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情况。结果问号钩体56601株感染J774A.1细胞30 min、感染Cos-7细胞15 min即可在胞浆中发现膜包绕的含钩体吞噬泡,吞噬泡内钩体均保持原有生理弯曲。56601株问号钩体感染Cos-7细胞2h后,钩体吞噬泡膜开始消失,但未发现J774A.1细胞内钩体吞噬泡膜消失的现象。J774A.1细胞内钩体吞噬泡与溶酶体发生共区域化,表明吞噬泡与溶酶体发生融合。J774A.1细胞感染钩体后出现染色质浓缩形成的凋亡小体样结构、细胞空泡变性、线粒体肿胀等超微结构病变,但Cos-7细胞感染钩体后其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论问号钩体感染J774A.1细胞和Cos-7细胞后可迅速形成吞噬泡并可能与钩体Ⅲ型分泌系统产物有关。J774A.1细胞内钩体吞噬泡可与溶酶体发生融合。不同细胞的钩体吞噬泡膜消失及超微结构改变有明显差异。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