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猪肢体枪弹伤后T-AOC、SOD、MDA的特... 收藏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猪肢体枪弹伤后T-AOC、SOD、MDA的特点变化及意义

Dynamic changes of T-AOC, SOD, MDA in plasma and skeletal muscle of wound track after gunshot wound in pig limbs in high altitude, high cold and war environment

作     者:殷作明 胡德耀 李素芝 叶峰 石权贵 宋俊 刘良明 杨志焕 陈永龙 刘安 YIN Zuo-ming;HU De-yao;LI Su-zhi;YE Feng;SHI Quan-gui;SONG Jun;LIU Liang-ming;YANG Zhi-huan;CHEN Yong-long;LIU An

作者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2 西藏军区总医院骨科拉萨850003 

出 版 物:《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05年第27卷第9期

页      面:809-81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07[理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0713[理学-生态学] 10[医学] 

基  金: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 ( 0 1L0 0 8) 

主  题:高海拔 高寒 战争环境 枪弹伤 总抗氧化能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摘      要:目的 探讨高原高寒环境下平战时肢体火器伤后血浆及伤道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 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规律。方法 将2 4头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 ,每组8头,在不同环境下致伤;分别于伤前、伤后不同时相点采集中静脉血和伤道肌肉组织定量测定T AOC、SOD、MDA。结果 ①平原平时组血浆和伤道组织内T AOC伤后均持续下降,在伤后1~2d降至最低点,此后逐渐上升;SOD、MDA均在伤后3 0min~2h即有升高,至6h时达最高点,此后逐渐下降,组织中3d恢复到较低水平,血浆中5d恢复至正常水平。②高原平时组血浆和伤道组织内T AOC、SOD、MDA变化规律与平原平时组相似,但变化的幅度大、持续的时间长。③高原战时组与高原平时组相比,血浆和伤道组织内T AOC在伤前即有显著降低,SOD、MDA显著增高,伤后各指标升高或降低的程度、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高原平时组,峰值出现的时间也有所提前。结论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猪肢体枪弹伤后全身和局部伤道组织的损伤程度重于高原平时组,而高原平时组的损伤又重于平原平时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