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近50年来王茂沟流域侵蚀沟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收藏

近50年来王茂沟流域侵蚀沟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Chang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rosion Gully in Wangmaogou Watershed in the Last 50 Years

作     者:杨力华 庞国伟 杨勤科 裴志林 王雷 龙永清 王春梅 YANG Lihua;PANG Guowei;YANG Qinke;PEI Zhilin;WANG Lei;LONG Yongqing;WANG Chunmei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陕西杨陵712100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安710127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西安710127 

出 版 物:《水土保持学报》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 卷 期:2020年第34卷第2期

页      面:64-7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2802[工学-农业水土工程] 090707[农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0907[农学-林学]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09[农学] 0815[工学-水利工程] 

基  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40202) 黄河流域(片)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DTJC2019-32) 

主  题:沟沿线 侵蚀沟 黄土高原 土地利用 退耕还林 

摘      要:基于1968年、2004年和2018年3期高分遥感影像,以王茂沟流域为典型研究区,提取了3个时间点的沟沿线、土地利用、水土保持措施、植被覆盖度和LS因子,对近50年侵蚀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用遥感方法采集的信息,可基本满足侵蚀沟中长期变化分析;(2)50年来王茂沟流域侵蚀沟一直处于变化中,时间上变化速度逐渐减缓,前期和后期沟头年均前进速率分别为0.30,0.27m/a,沟壁年均扩张速率分别为0.009,0.004 m/a;空间上2个时期年均侵蚀沟变化密度大于200 m/(km^2·a)的值分别占比26.89%,7.07%,且多分布在流域中下游;(3)1968—2004年侵蚀沟变化主要受到土地利用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增加的影响,2005—2018年,侵蚀沟变化主要受到植被覆盖度进一步提高和土地利用多样性的影响。研究有助于量化分析多年治理过程中侵蚀沟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能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侵蚀沟治理的生态效益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