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新疆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奇台831800
出 版 物:《土壤通报》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年 卷 期:2020年第51卷第1期
页 面:227-23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2803[工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基 金:重点研发项目(2017B03017-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实验室项目(2017D04025) 生物表面活性剂与保水剂复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2019D01C068) 核桃青皮提取物促进梭梭抗逆性作用机理研究(BS160233)项目资助
摘 要:矿产资源开发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调查准东煤田的红沙泉煤矿及其周边公路两侧表层土壤(0~20 cm)中七种重金属镉(Cd)、汞(Hg)、砷(As)、铬(Cr)、铜(Cu)、锌(Zn)、铅(Pb)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使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矿产开发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并使用缓冲区分析法进一步划分了风险等级。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Cd和As处于重度污染,含量分别超标100%和93%。重金属Hg和Zn处于轻微污染水平,其余重金属未超标;(2)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从红沙泉矿区沿公路至雀仁乡方向0~30 km内均处于重金属污染影响的敏感区域。单一因子风险指数均超出最高等级,因此存在很高的潜在生态危险;(3)缓冲区分析说明以红沙泉矿区为中心,根据距离可划分成四个缓冲区,其生态风险按大小排序为ⅡⅠⅣⅢ。上述方法对类似的研究具有借鉴价值,也为当地政府制定污染防治预案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