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伊犁师范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纳电传感技术与仿生器械重点实验室伊宁835000
出 版 物:《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Journal of Atomic and Molecular Physics)
年 卷 期:2020年第37卷第1期
页 面:1-6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205[理学-凝聚态物理] 0702[理学-物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21764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118476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904167) 伊犁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2016WNZD01,2016WNZD02)
摘 要:在纳米颗粒表面包裹生物膜可以增强体系的生物相容性、靶向性、内含物释放的可控性,但包膜颗粒与细胞膜作用的机制仍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考察了不同侧向流动性的负电性磷脂膜包裹的多孔硅纳米颗粒的体外细胞内吞行为.发现,高流动的液态磷脂包被产生了较高的内吞效率,并且它的内吞方式也与低流动的凝胶态磷脂包被情况存在差异.Derjaguin-Landau-Verway-Overbeek理论分析表明,前者的磷脂空间重排能够促进生物膜与细胞膜的融合与粒子内吞,而后者在膜融合过程中存在高能量势垒,因此只能以胞饮的方式被动地进入细胞.我们的研究深化了包膜粒子内吞过程的认识,为后续设计复杂的纳米载药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