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收藏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Differences in yield and nitrogen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 varieties of Yongyou series

作     者:周磊 刘秋员 田晋钰 朱梦华 程爽 车阳 王志杰 邢志鹏 胡雅杰 刘国栋 魏海燕 张洪程 ZHOU Lei;LIU Qiu-Yuan;TIAN Jin-Yu;ZHU Meng-Hua;CHENG Shuang;CHE Yang;WANG Zhi-Jie;XING Zhi-Peng;HU Ya-Jie;LIU Guo-Dong;WEI Hai-Yan;ZHANG Hong-Cheng

作者机构: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225009 

出 版 物:《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0年第46卷第5期

页      面:772-78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5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1841)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1-27)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BE2016344,BE2018355) 江苏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JATS298) 扬州大学拔尖人才计划资助 

主  题: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 高产氮高效 产量 氮素 

摘      要:从24个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品种(系)中,根据不同产量水平和氮素农学利用率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3种类型(高产氮高效、高产氮中效、中产氮中效),系统比较各类型产量和氮素农学利用率,以探究高产氮高效型籼粳杂交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高产氮高效型产量显著高于高产氮中效型和中产氮中效型,分别高4.04%~4.38%和13.37%~13.41%,其高产原因在于群体颖花量大,能达到5.87×10^8~6.20×10^8 hm^-2。与高产氮中效型和中产氮中效型相比,高产氮高效型成穗率高,能保持在68.83%~70.05%;抽穗期叶面积指数高,且生育后期衰减平缓,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在3.85以上;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大,达7.91~7.99 t hm^-2,全生育期干物质量可达21.15~21.46 t hm^-2。在氮素吸收利用方面,高产氮高效型总吸氮量显著高于高产氮中效型和中产氮中效型,分别高5.07%~5.14%和4.50%~5.96%;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氮素吸收速率表现为高产氮高效型高产氮中效型中产氮中效型,花后茎鞘氮素转运量、穗部氮素积累量和氮素收获指数也有相同表现;氮素回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以高产氮高效型最高;高产氮中效型除氮素回收利用率和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外,其他各项氮素利用指标均高于中产氮中效型。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