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江苏交通可达性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测度——基于空间计量视角 收藏

江苏交通可达性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测度——基于空间计量视角

Analysis on the measur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 and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Jiangsu: Based on spatial econometric perspective

作     者:陈博文 陆玉麒 柯文前 吴常艳 CHEN Bowen;LU Yuqi;KE Wenqian;WU Changyan

作者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23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23 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3 江苏省地理环境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南京210023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23 

出 版 物:《地理研究》 (Geographical Research)

年 卷 期:2015年第34卷第12期

页      面:2283-229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0202[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430635) 

主  题:可达性 二阶空间滞后模型 经济发展 交通建设 江苏省 

摘      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是交通地理学关注的焦点,但现有研究对于两者的内在关系仍存较多争议。鉴于此,将可达性不同概念纳入空间计量模型,构建包含可达性与经济变化的二阶空间滞后模型,试图从空间计量视角探讨可达性变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研究显示:交通建设扩大了长江南北可达性的绝对差距,增强了长三角江苏部分城镇间的凝聚力,使苏中地区顺利融入长三角;在江苏十一五期间,交通建设并没有促进经济发达城镇带动周边城镇发展,但是交通建设改善了城镇发展环境,对经济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应注意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结构性效益。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