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出 版 物:《色谱》 (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年 卷 期:2020年第38卷第7期
页 面:732-74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704[工学-应用化学] 07[理学] 08[工学] 0817[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070302[理学-分析化学] 0703[理学-化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804132)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2020185) 中国科学院STS重点项目(KFJ-STS-ZDTP-083) 大连市杰出青年(2018RJ02) 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2017RQ024)
摘 要:作为新型的传感材料,碳点在过去10年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制备方法相对单一,未经功能化碳点的表面有效传感作用位点的种类受到了限制(多为羧基、羟基、醛基等含氧官能团),导致其选择性和灵敏度不佳。因此,功能化在开发碳点传感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碳点的功能化主要分为两大类:掺杂改性及表面修饰。掺杂改性是在碳点的骨架结构中引入新的元素,一方面能够实现碳点的光学改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其表面形成新的作用位点用于传感。表面修饰是在碳点表面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共价或非共价的形式与其他功能结构相结合,从而拓展碳点的选择性并提升其灵敏度。本文对近8年来碳点功能化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为开发基于功能化碳点的食品快检设备提供一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