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从社交网络到地理网络——基于南京市高校新浪微博用户的分析 收藏

从社交网络到地理网络——基于南京市高校新浪微博用户的分析

From Social Network to Geographical Network:A Case Study of College Sina Weibo Users in Nanjing

作     者:吴晓 王凌瑾 宁昱西 何彦 WU Xiao;WANG Lingjin;NING Yuxi;HE Yan

作者机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中国江苏南京210096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一所中国广东广州510060 

出 版 物:《经济地理》 (Economic Geography)

年 卷 期:2020年第40卷第4期

页      面:83-9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60201[历史学-历史地理学] 12[管理学] 120203[管理学-旅游管理]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06[历史学] 07[理学] 070502[理学-人文地理学] 0705[理学-地理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8142、51178097、50708017)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2010-JZ-005) 

主  题:社交网络 地理网络 高校微博用户 网络关联度 信息流 

摘      要:面对网络时代下人类信息传递和社交方式的革命性突破,文章以南京市高校师生的新浪微博用户作为抽样源群体,但在研究思路上又不局限于该师生样本,而是以各样本为原点来分别串联、圈定和分析其跨区域的网络社交关系;继而以社交网络+地理网络作为贯穿性主题词和关键指标,按总体把握和师生比较两个层面展开高校的网络社交特征与时空规律探讨,进而通过社交关系+社交频率组合形成的网络关联度对其地理网络进行分析,并与南京总体微博用户的地理网络特征和规律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样以南京市为基点)进行比较,得出高校社交网络在空间规模上聚集度高、等级差异明显,在关联强度上局限性大、不均衡性强等差异性特征,并剖析得出高校社交网络机制形成的地域植根性、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性,以及高校群体特有的教育资源(学术前沿)空间分布、群体自身特殊性等动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