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植物生长调节剂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193 河北省河间市国欣种业河北河间062450 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棉花研究所河北邯郸056000 山东省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棉花研究所山东德州253000 山东省滨州市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所山东滨州256600 江苏省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新疆石河子832000 新疆轮台县国欣种业新疆轮台841600 新疆沙雅县守信种业新疆沙雅84220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乌鲁木齐830001
出 版 物:《棉花学报》 (Cotton Science)
年 卷 期:2020年第32卷第3期
页 面:247-257页
核心收录: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10030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攻关项目(2018AB039)
主 题:棉花 噻苯隆 乙烯利 脱叶率 吐絮率 产量 纤维品质
摘 要:【目的】棉花脱叶催熟是实现机械采收的前提。噻苯隆和乙烯利混用是我国目前主要的脱叶催熟方式。鉴于不同棉区的环境条件和种植模式差异较大,研究了不同棉区噻苯隆和乙烯利的适宜用量及配比。【方法】于2018年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北河间、河北邯郸、山东德州和山东无棣、长江流域棉区的江苏大丰、北疆棉区的石河子Ⅰ和Ⅱ、南疆棉区的轮台和沙雅共9个地点开展田间试验,设50%(质量分数,下同)噻苯隆可湿性粉剂和40%乙烯利水剂3个混用处理,每公顷用量分别为450 g+1725 m L(T1)、600 g+3000 m L(T2)、600 g+4500 m L(T3),噻苯隆和乙烯利有效成分配比分别为1∶3、1∶4和1∶6,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结果】在江苏大丰,药后16 d各处理脱叶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其他8个试验点,大多数处理药后14 d的脱叶率显著高于对照,且自然脱叶率越低提高幅度越大;但噻苯隆和乙烯利不同用量及配比之间的脱叶率差异不一致,且大部分情况下差异不大。部分地点某些处理药后14~16 d的脱叶率可达到90%。不论药前吐絮率低或高,药剂处理14~16 d后,与清水对照相比吐絮率未表现出明显的增加;然而,药前吐絮率较低的试验点药后吐絮率增幅大,反之,吐絮率增幅小。噻苯隆和乙烯利混用对大部分试验点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结论】药后14 d左右,噻苯隆和乙烯利混用的脱叶效果比较明显,不同剂量和配比之间无一致性和大的差异;催熟效果相对较差,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影响不大。综合考虑脱叶催熟效果的稳定性和药剂成本,初步建议各棉区每公顷应用600 g的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和3000 m L的40%乙烯利水剂进行脱叶催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