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产业智能化是否有利于中国益贫式发展? 收藏

产业智能化是否有利于中国益贫式发展?

Is Industrial Intelligence Beneficial to China's Pro-poor Development?

作     者:杨飞 范从来 YANG Fei;FAN Conglai

作者机构: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211815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10093 

出 版 物:《经济研究》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年 卷 期:2020年第55卷第5期

页      面:150-16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020205[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7900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项目(19FJLB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主  题:产业智能化 益贫式发展 人力资本积累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推进,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引发了机器替代劳动的担忧和争论,基于这一背景,本文研究了产业智能化对中国低技能劳动收入的影响,考察产业智能化是否有利于益贫式发展。本文首先通过构建内生人工智能创新模型研究发现,当高-中技能劳动替代弹性大于高-低技能劳动替代弹性时,产业智能化通过新工作创造效应和生产率效应促进益贫式发展。而且,人力资本积累有利于产业智能化的技术创新,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益贫式发展。然后,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和投入产出表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积累、产业智能化的新工作创造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对益贫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间的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对益贫式发展影响不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建议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就业扩张型人工智能创新,实施技能培训鼓励技能劳动转岗就业,产业智能化的益贫性能够很好地缓解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