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城市组织中的社会——以广州西街社区组织为例 收藏

城市组织中的社会——以广州西街社区组织为例

Society in Urban Organization——Taking Guangzhou West Street Community Organization as an Example

作     者:余冰 吴采萱(校译) Yu Bing

作者机构:华南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行政管理学系 

出 版 物:《政治人类学评论》 (Political Anthropology Review)

年 卷 期:2019年第1期

页      面:1-47,270-274,326页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主  题:社区组织 大传统-小传统 国家性 社会性 

摘      要:传统中国的乡土社会以家族主义为核心,社区组织是一种辅助性的结构,仅为补充家族组织之不足而出现。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试图改变这一传统社会格局,改变了城市社会的原有结构,通过改造和重组原有的城市社团组织、瓦解和重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建立起高度统一的单位制+街居制的城市管理体制,并在人们的心态秩序上建立起社会主义新传统。本研究所观察的当代城市社区组织就在这样一种背景中重新生长起来。在西街观察到的三个较为典型的社区组织,一是中国所特有的、遍及中国各个城市、由国家建构的社区居民组织,一是以研究推广本民族文化、凝聚本区域族胞为己任的民族社团,一是致力于社区公益、扶贫助弱的草根青年志愿者团体。草根公益型社区组织的出现或许更能体现城市社会的精神气质。而三种社区组织在人员结合、日常实践、观念认同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国家性和社会性。一方面,这正是城市中的大、小传统在社区组织中的表现;另一方面,由团体生活带来的个体性以及由家族主义传统延续而来的家庭意识亦同时存在于城市居民的生活和观念当中,构成某种富有中国特色的都市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