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红豆草黑腐病病原鉴定及毒素组分研究 收藏

红豆草黑腐病病原鉴定及毒素组分研究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and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Toxin Components of Alternaria tenuis on Sainfoin(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

作     者:朱建兰 郭霞 王国利 李瑞华 ZHU Jian-lan;GUO Xia;WANG Guo-li;LI Rui-hua

作者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出 版 物:《草地学报》 (Acta Agrestia Sinica)

年 卷 期:2011年第19卷第1期

页      面:171-176页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4[农学-植物保护] 090401[农学-植物病理学] 

基  金: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资助 

主  题:制病机理 萃取 毒素组分 生物测定 

摘      要:为明确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黑腐病的病原及其病菌的主要制病机理,对甘肃省兰州、定西等地红豆草黑腐病进行调查,通过对病叶进行组织分离得到病菌,经纯化培养、致病性测定后进行病原鉴定;病菌用PSK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经乙酸乙酯萃取,获得粗毒素液,进行生物测定后,经过浓缩、纯化,得到较纯的毒素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6890-5973I)测定了该毒素组分。结果表明:该病菌属半知菌亚门极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es.),病菌粗毒素液对红豆草种子根伸长、离体叶片和叶圆片具有较强的毒性;红豆草细链格孢菌毒素的主要组成成分为乙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C6H7NO4),相对含量为67.02%。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