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山区县国土空间规划协同的弹性空间测度——以湖南省茶陵县为例 收藏

山区县国土空间规划协同的弹性空间测度——以湖南省茶陵县为例

Resilience spatial measurement of coordinated spatial planning in hilly areas:A case study of Chaling County, Hunan Province

作     者:傅丽华 彭耀辉 谢美 莫振淳 鲁婵 高兴燕 FU Lihua;PENG Yaohui;XIE Mei;MO Zhenchun;LU Chan;GAO Xingyan

作者机构: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福建厦门361001 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出 版 物:《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年 卷 期:2020年第39卷第7期

页      面:1085-109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6[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8BGL179) 

主  题:国土空间 弹性区间 空间测度 规划协同 茶陵县 

摘      要:县域空间是中国城乡交融最明显的空间规划基本单元,空间发展与约束导致的用途冲突或重叠现象非常突出。论文以典型山区县湖南省茶陵县为研究对象,建立多规协同的国土空间系统弹性评价体系,运用土地利用区间优化及适宜性评价方法确定各类用地的弹性区间,预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转移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弹性空间差异化管控建议。结果表明:茶陵县域国土空间系统相关社会与经济指标的弹性贡献度较小,弹性综合评价值在整体上低于湖南省平均水平。不同用地类型的弹性规划区间有明显差异,按不同用地类型弹性区间分析,园地、林地、水域、耕地、其他农用地对茶陵县发展弹性承纳贡献值依次降低,分别占总面积的3.47%、2.97%、1.02%、0.90%、0.06%。不同用地弹性空间转移具有显著的带状分布特征,呈现生态用地与农用地、建设用地与农用地、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空间等3种类型交叠,生态用地与农用地空间交叠区最大,占总面积的6.41%;其次是建设用地与农用地交叠区,占比0.97%。对不同用地类型的弹性交叠区域尤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应加强差异化管控。弹性空间测度研究为山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提供了差异化的空间管理技术方法和实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