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出 版 物:《生态环境学报》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0年第29卷第6期
页 面:1268-127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01[工学-环境科学]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8[工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301[农学-土壤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7001 41601210)
摘 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包含物的特征,可还原古环境和古人类活动类型及强度,仰韶村遗址存在仰韶和中原龙山两个文化、4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层叠压关系,对该遗址的古环境研究将有助于了解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演变与气候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在该遗址内选取1个未受到古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剖面,对其进行色度、粒度、磁化率、地球化学元素和黏土矿物分析,根据碳十四测年数据,还原该遗址仰韶文化早期到中原龙山文化时期以来的气候变化。结果显示,各气候替代指标变化对应良好。仰韶文化早期,气候增温增湿至稳定,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仰韶文化中期,气候出现波动,总体向干旱过渡。仰韶文化晚期,气候变为干冷,但古人类有时间和能力去抵抗和适应这种变化,该地区仰韶文化逐渐演变为中原龙山文化。进入中原龙山文化之后,气候加剧干冷,河南东部平原地区的环境优越性开始凸显,该地区文化逐渐衰落。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是导致新石器文化衰退或进步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