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州510631
出 版 物:《心理学报》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1年第43卷第9期
页 面:1013-102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教育学] 040201[教育学-基础心理学]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08JJDXLX269)
摘 要:采用图-词干扰范式,通过2个实验考察了汉语口吃者的语义编码。实验1发现,在基本水平命名中,口吃者与非口吃者均表现出语义干扰效应,语义相关干扰词的命名时间显著长于语义无关干扰词的命名时间,口吃者在语义相关干扰条件下所受到的干扰比非口吃者大;在类别水平命名中,口吃者与非口吃者的表现类似,都表现出语义促进效应,语义相关干扰词的命名时间显著短于语义无关干扰词的命名时间,语义相关干扰词的命名错误率也显著低于语义无关干扰词的命名错误率。实验2发现,在基本水平命名中,当SOA为-200ms、-100ms和0ms时,语义相关干扰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在语义无关干扰条件下的反应时,当SOA为-100ms和0ms时,口吃者的语义干扰效应比非口吃者更加明显。整个研究表明,口吃者的语义编码出现了延缓,口吃者比非口吃者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排除语义干扰词的干扰。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关于口吃的多因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