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侵染后抗、感近等基因系酶活性的变化 收藏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侵染后抗、感近等基因系酶活性的变化

Changes of Enzyme Activities in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Near-isogenic Lines of Rice after Infection with Xanthomonas oryzae ***

作     者:何圣贤 万瑶 张慧 刘芳 HE Shengxian;WAN Yao;ZHANG Hui;LIU Fang

作者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900 

出 版 物:《广东农业科学》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0年第47卷第8期

页      面:88-96页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4[农学-植物保护] 090401[农学-植物病理学] 090402[农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60341)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9GXNSFAA185043)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桂AB16380093) 

主  题: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近等基因系 抗性 

摘      要:【目的】研究水稻抗、感近等基因系受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病菌侵染后酶活性的变化,为研究水稻细条病的抗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抗、感近等基因系LR19和LS19为材料,用针刺法接种细条病菌(处理),对照则用无菌水模拟接菌。在接菌后0、24、48、96 h 取水稻分蘖期叶片为样品,分析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接种后,LR19处理CAT、PAL、POD、PPO、SOD活性分别为269.36、39.61、31 677.75、106.4、2 035.44 U/g,对照分别为195.16、33.23、21 449.75、85.67、1 139.38 U/g。LS19处理CAT、PAL、POD、PPO、SOD活性分别为149.13、34.3、26 635.25、87.6、1 354.82 U/g,对照分别为73.95、30.45、10 506.43、62.3、779.5 U/g。细条病菌侵染后,LR19和LS19的CAT、PAL、POD、PPO和SOD活性均增加,且都高于LS19;而细条病菌侵染导致LR19和LS19的MDA含量降低,且LR19总体低于LS19。【结论】CAT、PAL、POD、PPO、SOD活性的增强有助于提高细条病抗性,而MDA含量积累与细条病抗性呈负相关。这些酶活性可作为水稻细条病抗性鉴定的辅助评价指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