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北京市造血干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血液系统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
出 版 物:《中华内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年 卷 期:2020年第59卷第10期
页 面:754-76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4[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401[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摘 要: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在2005年首次制定了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并先后经历多次修订。近年来,血液肿瘤领域出现了很多新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等),使得IFD的高危人群、IFD的流行病学、IFD诊治策略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IFD的诊断方法累积了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基于这些变化,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感染性疾病协作组(EORTC-IDG)和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标准、美国抗感染学会(IDSA)指南及欧洲白血病抗感染委员会(ECIL)指南对我国原有IFD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进行了再次修订。本版诊治原则对流行病学部分进行了相应修订;诊断体系上保留了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及未确定的诊断分层;治疗方面则仍按预防治疗、经验治疗、诊断驱动治疗及目标治疗的策略进行修订;新增体外药敏试验、治疗性药物浓度监测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