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化石能源燃烧碳排放强度非均衡性及其演变的驱动力分析 收藏

中国化石能源燃烧碳排放强度非均衡性及其演变的驱动力分析

Inequality and driving forces of energy-related CO emissions intensity in China

作     者:姜宛贝 刘卫东 刘志高 韩梦瑶 JIANG Wanbei;LIU Weidong;LIU Zhigao;HAN Mengyao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出 版 物:《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年 卷 期:2020年第39卷第9期

页      面:1425-143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2[经济学] 020205[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A060280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9M650822) 

主  题:碳排放强度 非均衡性 Theil指数 驱动力 中国 

摘      要:探析中国碳排放强度非均衡性及其演变的驱动力可以为中国制定科学合理、公平高效的区域减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基于Theil指数,测算了中国2005—2015年省级尺度化石能源燃烧碳排放强度的非均衡程度;从地理区域、经济部门、能源种类和影响因素等视角解析了碳排放强度非均衡性及其变化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5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总体上逐年降低,但其在省级尺度上的非均衡性不断增强。从地理区域来看,中国碳排放强度的非均衡性主要来源于东北、东、中、西4大区域内部,且东部和西部地区内部不断扩大的碳强度差异日益成为中国碳排放强度非均衡性增强的重要原因。工业和煤炭分别是碳排放强度非均衡的主要经济部门来源和能源种类来源,也是加剧碳排放强度非均衡性的关键动力。就影响因素而言,各省区技术水平的差距主导了碳排放强度的省际差异及其增长。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区域减排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