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RUE的宝鸡地区生长季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效果评价 收藏

基于RUE的宝鸡地区生长季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效果评价

Ecological Effect Evaluation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Grass) Project of the Growing Season in Baoji Area Based on RUE

作     者:王静 姚顺波 刘天军 WANG Jing;YAO Shun-bo;LIU Tian-jun

作者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 

出 版 物:《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年 卷 期:2020年第29卷第9期

页      面:2016-202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442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14JJD7900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473195) 国家林业局软科学项目(2015-R32)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6YFC0501705,2016YFC0501602) 

主  题:EVI RUE 退耕还林(草) 人为干预 

摘      要:综合评价第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期间(2001~2008)、第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2009~2013)及第二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2014~2017)宝鸡地区的生态修复效果,为后续国家生态修复政策的完善和实施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参考。研究基于植被降水利用效率(Rainfall Use Efficiency,RUE)模型,综合气候、土地利用/覆盖及光学遥感3个维度,采用经分离后的人为干预(增加/减少)因素探讨了自然和人为驱动因子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2001年以来,宝鸡地区造林面积呈增加趋势的区域遍布全区(83%),第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植被改善面积占比为83.32%,林地(介于0.64~0.67)植被改善最好;(2)夏季人为干预区域降水量最大,RUE值最小。春季RUE增加最显著,夏季RUE减少最显著;(3)累计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与RUE在2001~2008年、2009~2013年和2014~2017年,均呈较好的正相关性。∑EVI分别以0.148、0.029、0.143/a的速度逐年增长;(4)3个时间段上,林地的RUE值最高。其中2001~2008年、2009~2013年人为干预减少的年均RUE值(0.40、0.43)小于人为干预增加(0.48、0.46),2014~2017年人为干预减少的RUE值(0.54)大于增加的RUE值(0.51)。可见,时空尺度上人为干预在短期时间内能够促进植被恢复显著改善,但气候因素对宝鸡地区植被覆盖的影响是长期效应。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