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灾害干扰受损森林土壤的碳、氮、磷初期恢复特征与变异性 收藏

灾害干扰受损森林土壤的碳、氮、磷初期恢复特征与变异性

Initial Recovery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ability of Soil 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the Damaged Forests under Disaster Disturbance

作     者:余杭 罗清虎 李松阳 林勇明 王道杰 

作者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建省高校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经营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出 版 物:《山地学报》 (Mountain Research)

年 卷 期:2020年第38卷第4期

页      面:532-54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301[农学-土壤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90434)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9) 福建农林大学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计划项目(xjq2017016) 

主  题:土壤养分 生态恢复 变异系数 福建 南平 

摘      要:2010年6月福建省南平市特大洪水诱发大面积滑坡,造成区域内森林严重受损。本文选取特大洪灾中受损的次生阔叶林和杉木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样地(受损区、未受损区、受损恢复区)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分析受损森林恢复初期SOC、TN、TP的恢复率以及变异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灾害造成次生阔叶林与杉木林严重受损,各样地SOC、TN、TP含量整体上随着植被盖度的降低而下降,呈现未受损区受损恢复区受损区的变化趋势,受损森林经过7年自然恢复尚未恢复至受灾前水平;(2)次生阔叶林仅TP含量表现为受损恢复区显著高于受损区,而杉木林受损恢复区SOC、TP含量均显著高于受损区,且其养分恢复率高于次生阔叶林,说明杉木林前期施肥工作对土壤养分的自然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受损森林C∶P主要受到SOC的影响,C∶N、N:P值主要受到TN的影响。仅C∶P在杉木林表现为受损恢复区显著高于受损区;(4)受损森林土壤养分变异性表现为TNSOCTP,恢复率则相反,说明灾害对受损森林TN的影响最大。上述研究表明灾害严重破坏土壤养分,土壤养分自然恢复进程较慢且效果较差,后期应对受损森林尤其是次生阔叶林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以促进其恢复。该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受损森林的演替过程与机制预测、土壤侵蚀控制和恢复措施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