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宁波市康宁医院精神科宁波大学医学院浙江宁波315020 暨南大学新药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32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中国澳门999078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与化学技术学系中国香港999077
出 版 物:《中国药理学通报》 (Chinese Pharmacological Bulletin)
年 卷 期:2020年第36卷第9期
页 面:1189-119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04[医学-神经病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81673407、81870853) 香港政府研究基金资助项目(No 15101014) 粤港科技合作资助计划(No GHP/012/16GD) 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No 2015C110026)
主 题:3-取代吲哚酮类化合物 神经退行性疾病 肿瘤 舒尼替尼 靛玉红 帕金森病
摘 要:3-取代吲哚酮类化合物设计通过竞争性抑制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对抗肿瘤,其中舒尼替尼、靛玉红等多个化合物已在临床用于肾细胞癌、胃肠间质瘤等治疗。最近研究发现3-取代吲哚酮类化合物在多种细胞、动物模型发挥神经保护活性,可能治疗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本文系统综述3-取代吲哚酮类化合物通过作用于c-Jun氨基末端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5、肌细胞增强因子-2、神经元性一氧化氮合酶、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B等多个靶点,产生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并展望这类化合物“老药新用对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