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毒蕴血瘀理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 收藏

基于毒蕴血瘀理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

作     者:任妮娜 凌益 曾苹 刘灿 马武开 姚血明 侯雷 陆道敏 黄芳琴 黄钊炜 

作者机构: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贵州贵阳550003 

出 版 物:《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 卷 期:2020年第42卷第5期

页      面:4-8页

学科分类:100506[医学-中医内科学]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5[医学-中医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百”层次人才项目,项目编号:黔科合平台人才5650 贵州省中医药(民族医药)治疗风湿病医学平台建设,项目编号:黔科合平台人才5707 贵州省中医风湿免疫病临床研究中心,项目编号:黔科合平台人才2202号 

主  题:系统性红斑狼疮 毒邪 瘀血 毒蕴血瘀 发病机制 

摘      要: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以多种自身抗体产生、累及多脏器多系统的自身免疫病。中医对本病认识历史悠久,随着对祖国传统医学的深入挖掘及现代医学的发展,对SLE中医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人们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更清楚。通过总结该病多年临证经验,我们认识到SLE病机以正虚为发病之本,邪实为致病之标,往往虚实夹杂,毒蕴血瘀贯穿疾病始终。本文通过现代医学研究成果阐述该观点,以期更好地指导SLE的临床治疗。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