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影响双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研究 收藏

影响双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研究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icacy and Prognosis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Breast Cancer

作     者:汤镇榕 王义华 杨珞 陈玲 张英子 屈驰 刘胜春 TANG Zhen-rong;WANG Yi-hua;YANG Luo;CHEN Ling;ZHANG Ying-zi;QU CHI;LIU Sheng-chun

作者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重庆 重庆医科大学传染病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庆 

出 版 物:《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年 卷 期:2020年第20卷第71期

页      面:21-28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基  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学基金(P0150和P0151) 

主  题:双侧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生存期 

摘      要:目的 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breast cancer,BBC)是指在同一患者的双侧乳腺中发生的乳腺恶性肿瘤.根据两侧原发和继发肿瘤被确诊的时间间隔,BBC可分为同时性乳腺癌(synchronous breast cancer,SBBC)和异时性乳腺癌(metachronous breast cancer,MBBC).随着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的逐渐标准化,目前常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使用,不仅可以对较大或局部晚期肿瘤进行降期降级,而且也可以同时评估肿瘤对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以便优化化疗方案.目前已有大量文献及共识指出,在单侧乳腺癌(unilateral breast cancer,UBC)患者中,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大小、生物标志物、肿瘤类型等的改变均对患者预后有影响,但是在双侧乳腺癌患者中对此认识知之甚少.本研究即探讨了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接受NAC治疗前后的双侧乳腺癌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与NAC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的126例确诊为双侧乳腺癌的患者,根据Chaudary等人的诊断标准分为两组(即SBBC和MBBC)(SBBC n=59;MBBC n=67).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组织切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的表达水平,并对入组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数据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相关双侧乳腺癌病人特征与NAC后病理缓解及预后的关系(CR+PR+pCR).结果 在接受了NAC的SBBC患者中,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Ki67和P53水平的降低与延长生存期呈正相关,然而,ER、PR和HER2的降低与延长生存期呈负相关.另外,肿瘤类型和分子亚型的变化也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时间.结论 NAC治疗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Ki67、P53、ER、PR、HER2的改变影响着患者预后.这些结论可能对BBC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