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针刺足临泣对偏头痛低频振荡振幅的影响 收藏

针刺足临泣对偏头痛低频振荡振幅的影响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Acupuncture Zulinqi(GB41)on the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of Migraine

作     者:宁艳哲 郑入文 吕亚楠 付彩红 刘宏伟 任毅 NING Yanzhe;ZHENG Ruwen;LYU Yanan;FU Caihong;LIU Hongwei;REN Yi

作者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北京重大脑疾病研究院精神分裂症研究所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8 首都医科大学人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10006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78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70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脑病科北京101300 

出 版 物:《世界中医药》 (World Chinese Medicine)

年 卷 期:2020年第15卷第20期

页      面:3131-3137页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 100512[医学-针灸推拿学] 10[医学] 

基  金: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YETP0823)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2018000021469G292) 北京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青年项目(QN2018-24,QN2018-27) 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课题青年教师项目(2017-JYB-JS-07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青苗人才”项目(DZMYS-201605) 

主  题:针刺 足临泣 无先兆偏头痛 低频振荡振幅 脑功能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机制 神经影像 

摘      要: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明确针刺足临泣对无先兆偏头痛脑功能区域低频振荡振幅的特征性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19例作为研究对象,在针刺前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匹配的18例健康受试者进行一次无针刺的功能磁共振扫描作为对照。分析偏头痛患者和正常受试者脑功能区的低频振荡振幅值差异以及患者针刺前后低频振荡振幅值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低频振荡振幅值显著增强的脑区为海马、海马旁回、右侧颞上回等脑区,显著减弱的脑区为左侧楔叶、顶上回等脑区;与针刺前比较,针刺后低频振荡振幅值显著增强的脑区为右侧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显著减弱的脑区为右侧楔前叶、额中回等脑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针刺足临泣穴后低频振荡振幅值显著增强的脑区为右侧的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等脑区,显著减弱的脑区为左侧楔叶、楔前叶等脑区。结论:针刺足临泣穴对无先兆偏头痛多个脑区的功能活动异常的起特征性调节作用,这可能为针刺干预的疗效机制提供功能影像学支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